留学欧美,性格内敛或埋下辍学隐患
中美网美国留学 www.usaer.net 2014-08-21 编辑: usaedit1
时下是秋季入学的“行前准备季”。不要以为你带足学习材料、成绩单、行李跟钞票,就能够高枕无忧。留学生在国外遭遇“水土不服”,可谓家常便饭。不久前,有美国媒体甚至出示一组数据称,25%的中国留学生辍学常春藤名校,引起关注。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日前,深圳南山某校长透露,深圳部分重点中学考到美国的学生中,每年有高达三成的比例学生转系或转校,而这些学生在深圳大多是佼佼者。有教育界人士对此归纳认为,主要“病因”是无法适应海外互动式教学的课堂学习、难以融入当地文化导致的社交障碍以及欧美学校奉行的“严进更严出”的教育制度。
那么,留学生出国后会遭遇哪些挑战?在离境前要做好哪些充足的准备?破解“水土不服症”的关键要素又在哪里?
在欧美课堂总想着“一鸣惊人”,要吃苦头
记者走访了解到,很多深圳学生和家长在留学前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忧,涉及读书深造乃至吃喝拉撒等方方面面。而如何学会适用欧美的“课堂模式”,则是当务之急。
Calvin是哈佛商学院MBA毕业生,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他从小也是经历中考、高考,在比拼分数的竞争考核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对于考试颇有心得、游刃有余。但是,刚进入哈佛,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商学院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却曾经感到不适应。
“在国内学校的课堂中,常常是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和习题,学生记笔记,以单向授课为主,每学期末的考试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Calvin举例说,国外则截然不同,教师采取的是引导式的互动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哈佛的成绩考核体系中,课堂参与和期末考试或论文各占50%的成绩。
他发现,当老师组织大家讨论时,那些在欧美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一个个都踊跃发言,而自己刚开始时却总是插不上话,因为很多时候总是想着更好地组织思路,等思考成熟后再发言,希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多次错失课堂参与的机会之后,有一天导师的话点醒了他:“其实你的发言不必做到最全面或最有深度,有时候,你的一两句话,可能也会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思考。”作为有着“惨痛经历”的留学过来人,Calvin总结认为,敢说、愿意分享,这恰恰是西方课堂表现考核中,最为看重的一点。
中国式闭门造车行不通,主动社交是重要一课
文化上的冲突,同样容易让性格比较内向的留学生们愈发“内敛收缩”。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喜欢“抱团”,华人通常都呆在华人圈,这一现象的背后,除了语言障碍———很多优秀学生听得懂教授上课内容,却听不懂日常生活中的俚语——— 更多的是文化差异。
“我第一年初入哈佛校园与美国同学交流时,常常找不到共同话题,比如他们讨论的橄榄球、棒球明星,或是音乐、美食等日常话题,对自己来说都很陌生,所以常常不经意地扮演着局外人的角色。”Calvin进一步表示,很多中国学生不喜欢、不擅长社交,到了国外,依然采取“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下了课就泡图书馆,不参与社团活动,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社交圈狭隘,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这也是中国留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彻底陌生的新环境和生活方式,物质领域的准备可以有很多种方案,但心理的准备其实并不需要太复杂,带着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可能就会让你如鱼得水。留学生首先要学会从自身寻找优势,回忆自己的成功体验,从中吸取积极的元素和心态,将自信心重新调动起来。其次,可以采用与自己辩论的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减轻心理压力。
不妨有意识主动寻求社会资源的帮助,除了父母、亲戚,还有同学、朋友、老师等,这些社会资源既能提供物质支持,也能提供情感支持。同时每个人都有优势资源,如成功经验等,只要充分使用就能彰显它们的作用。
美国大学申请美国大学专业美国大学费用美国大学奖学金美国大学申请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