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利于申请是误导 个人收获比履历重要
中美网美国留学 www.usaer.net 2013-08-19 编辑: lily
刚从山西省太原五中毕业的李逸凡回顾过去的一年,发现成长是飞速的。去年夏天,去泰国参加人生中第一次支教活动时,除了抱着“积累文书素材”的目的和“应该出去走走”的文艺青年感觉,她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暑假,对于很多高中生中的“出国党”来说可能比上学时还要忙碌,因为这是“刷经历”的宝贵时间段。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志愿服务经历几乎是“标配”——西方高校的考查内容包括学术能力、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则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和李逸凡一样,许多人一开始都带着“为了证明书”的功利目的,在做了之后,才慢慢建立起了对公益和实践的理解。
这同样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变的:从一开始有些功利的目的,到简单地为把这件事做好而做好,到最后心里产生为这个社会作贡献的想法。”即将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的上海市格致中学学生戴值这么认为。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我
与很多高考后才考虑填什么志愿的同龄人相比,“出国党”被迫要更早地建立对自己的认识,因为他们向西方大学递交的文书,不仅是一份履历,更需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而他们中的许多人,认识自己的过程正是在曾经功利的实践活动中完成的。
今年2月,到达柬埔寨的第一天,来参加“柬单生活”国际志工计划的中国学生聚在住处开交流会。会上,98%的人都坦言,自己就是为了获得一纸证明书来的:拥有义工经历能够为申请出国的文书“加分”,而国际义工经历则格外“洋气”。
而在活动最后一天的分享会上,“基本上所有人都忘记了证明书,因为我们收获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功利的目的。”来自北京的高二学生黄煜茜说。
在黄煜茜看来,他们换下了光鲜的衣服,身上沾满水泥和油漆,学会了锯竹子、搬砖,更大的收获则是“了解真实的自己”,自身的成长反而远远超过了对当地的帮助。
另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程锦慧则从志工组织的发起人——康奈尔大学的学生身上学到了东西。“他就像我们的一个风向标: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很迷茫,没有太具体的人生规划,就和现在的我们一样,只是觉得做了再说,利用资源、智慧、热爱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就这样做好了这个组织。”
李逸凡发现自己的过程,也是在运营她的“晋考团”时实现的。一年前,她去香港考SAT时觉得很不方便,很难报上名,住宿、机票也不好订,于是便萌生了帮助高中生组团参加SAT考试的想法。
一年的时间里,“晋考团”已累计组织6期,有300多人参加。和其他“考团”不同的是,趁着去香港的机会,李逸凡还会组织考团的同学去香港大学参加学生活动,并从事短期义工服务。带学生去做义工时,她也体会着他们的转变:从一开始关注的问题是“李老师,咱这个有开证明吗”,到后来问“我们去做什么”,最后是“我看到那些患者的眼睛,孤独又带些惶恐。”
从考团的平台拓展开来,李逸凡还成立了一个公益培训平台,联合长沙雅礼中学、江苏南通中学国际部等,对修读AP心理学课程的学生提供免费培训和答疑。
18岁的李逸凡渐渐发现了自己在商业运营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她已经习惯被考团的其他学生称作“李总”,学会和酒店、保险公司谈判,母亲也评价她这一年里“谈吐都变得像个做生意的大人”。将要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读商科的她,已经将“考团”当作事业的起点,为此决定延迟一年入学;学校批准她的申请并为她保留奖学金,也是因为校方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实践活动。
美国大学申请美国大学专业美国大学费用美国大学奖学金美国大学申请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