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教授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中美网美国留学 www.usaer.net 2013-01-11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joe
视野更开 阔思维更活跃
在教学中适应日益众多的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特点,对美国老师也是一种挑战
最近几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有了两个很大变化,一是人数增长较快,二是学生更加年轻。
1978年,南加州大学只有两名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但现在已经超过2500人。从全美来看,有中国学生的大学日益增多。我曾任教的肯塔基州伯里亚学院规模很小,仅有1500多名学生,但仍不时见到中国留学生的身影。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中国问题时,已有一些来自中国的学生。与今天的中国留学生相比,当时的中国留学生年纪往往偏大,一般都已结婚。在我的印象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本科毕业后便来到美国接受研究生教育,而近些年直接到美国修读本科的留学生数量也有很大增长。
在我看来,新一代留学生多为本科生,他们与以往的老一代研究生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他们更容易融入异国文化。包括南加大在内的许多美国高校都要求本科生尽可能多地选修不同科目,历史、科学、社会、环境、电影……越多越好,而老一代留学生更专注于专业研究,交往圈子较小,甚至仅局限于班上的同学。除了上课外,一些学生可能连讲英文的机会都不多,而除了美国本土学生,南加大有几千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选修不同科目的过程中,文化背景各异的学生会有很多彼此交流的机会。
其次,由于新一代留学生年纪更轻,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更强,往往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为活跃,脑子里也有更多想法。我有一个学生,经常给我发邮件,指出我们美中学院应当改进之处,我虽然并不同意他的每一个想法,但对他总能有这么多的思考感到由衷高兴。
再次,新一代留学生适应能力更强。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英语。美国大学的一个普遍特点是,学生必须在课外阅读大量资料。平均看来,如果在课堂上学习一个小时,课外阅读便需要3个小时。假如一个学生每周选修16学时,课外阅读时间要达到48小时,已经超过了一个全职工的工作时间。对许多以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来说,这么大的阅读量也会感到头疼。新一代留学生更容易尽快适应英语阅读,而且他们往往阅读大量专业以外的英语读物,英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一般很快便会突飞猛进。
洛杉矶是一个以多元文化著称的城市,有许多背景各异的移民社区,又是文化和艺术之都,在这里留学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开阔眼界的机会。年轻的留学生更愿意出去看电影、接触不同的饮食,这样便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包括发现美国的不足之处。
中国学生绝大多数既聪明、又刻苦。美国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数学和理科知识不如中国学生扎实。但在美国的中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如何组成、经济怎样运转,认识到每个人的想法会与其他人相关,并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自己找到解决之道,而中国留学生往往没有这种经验。因此,如何在教学中适应日益众多的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特点,对美国老师也是一种挑战。
“絮语”
我在留学期间学到了很多——大到怎样思考和对待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协作;小到在陌生国度里租房、办银行卡等生活琐事。这一切可能比学到的专业知识更重要,因为只有获得了这些看似平凡的积淀,留学阶段的顺利生活和专业学习才会成为可能,同时也才能具有国际化视角或“国际化思维”的起点。
——梁晓辉,在洛杉矶地区学习传媒学
随着学校里国际学生的增加,学校正在考虑发起一些活动,促进美国学生与留学生之间更多的文化交流。在校园里,不光中国学生爱“扎堆”,美国学生也倾向于与文化相似的群体交流。但在目前如此多元文化的校园里,互相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害怕和紧张,也不要担心你的语言,对方其实都是很愿意与你说话的,只要你迈出那一步。
——道恩-伍滕,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学生办公室助理主任
美国为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感到自豪。很荣幸有这么多中国学生把美国作为其在中国境外教育的首选目的地。
我们把中国学生在美国校园的存在视为对我们两个社会友谊的投资。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不仅丰富了他们自己的教育和职业前景, 更加强了我们两国间友谊的纽带。
——耿欣(Lisa Heller),美国驻华大使馆高级文化事务官员
2010—2011学年,有近15000名美国学生在中国学习,增长了5%。在美国出国留学目的地中,中国列第五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推出了“10万强倡议”,旨在培养美国下一代中国问题专家,承担不断成长的美中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责任。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开放门户2012》报告
美国大学申请美国大学专业美国大学费用美国大学奖学金美国大学申请文书